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
3)避難層(間)
V第一個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滅火救援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m,兩個避難層(間)間的高差不宜大于50m
V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應集中布置,并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
V避難間內(nèi)不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的其他開口
V進出避難層(間)門口,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V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
4)消防設施和應急照明
V應設置消防軟管卷盤
V應急照明時間不應小于1.5h
5、高層病房樓的避難間
?應在二層及以上的病房樓層和潔凈手術(shù)部設置避難間
①避難間服務的護理單元不應超過2個,其凈面積應按每個護理單元不小于25.0m2確定
②避難間兼作其他用途時,應保證人員的避難安全,且不得減少可供避難的凈面積
③應靠近樓梯間,并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分隔
④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消防應急廣播
⑤避難間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⑥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
①基于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防火要求
②間距不小于相應高度建筑的防火間距且不應小于9m
③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層均不宜封閉
④每間商鋪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300m2,步行街的長度不宜大于300m
⑤按6.2.5條的要求設置回廊或挑檐
⑥各層需設置回廊和連接天橋時,應保證開口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的37%
⑦疏散樓梯應靠外墻設置并宜直通室外;在首層直接通至步行街時,步行街內(nèi)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60m,以上各層的疏散距離不應大于37.5m
⑧步行街內(nèi)無可燃物,相鄰商鋪的招牌或廣告牌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0m
⑨頂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6.0m
⑩應設置排煙設施、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應急照明等
7、修改了民用建筑中人員安全疏散的部分要求
1)部分場所疏散人數(shù)計算和疏散寬度指標
2)補充和完善了部分建筑或場所的疏散距離
3)相鄰防火分區(qū)之間的借用出口和寬度
4)明確了高層建筑設置剪刀樓梯的要求
1)部分場所疏散人數(shù)計算和疏散寬度指標
①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人數(shù)
②展覽廳的疏散人數(shù)、防火分區(qū)
③與其他建筑組建的影劇院的疏散人數(shù)
④一般商店與建材、家具、燈飾商店的疏散人數(shù)
⑤高層商店與單、多層商店的疏散人數(shù)
⑥地下商店的疏散人數(shù)
⑦民用建筑的百人疏散寬度指標
2)疏散距離
§ 補充了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疏散距離
§ 完善了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yè)廳等場所的疏散距離
3)相鄰防火分區(qū)之間的借用出口和寬度
§ 應采用防火墻與相鄰防火分區(qū)分隔
§ 借用寬度不應大于所在防火分區(qū)總凈寬度的30%
§ 每層總疏散寬度仍需滿足規(guī)范要求
§ 相鄰防火分區(qū)共用疏散樓梯
4)剪刀樓梯
高層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當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從任一疏散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小于10m時,可采用剪刀樓梯間,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
§ 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l.00h的防火隔墻
§ 樓梯間的前室應分別設置
§ 樓梯間內(nèi)的加壓送風系統(tǒng)不應合用
8、部分建筑或場所的防火分區(qū)
1)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區(qū)
2)展覽廳和商店營業(yè)廳的防火分區(qū)
3)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地下商店的防火分隔
4)物流建筑的防火分區(qū)
1)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區(qū)
2)展覽廳和商店營業(yè)廳的防火分區(qū)
3)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的地下商店的防火分隔
■下沉廣場等開敞空間
■防火隔間
■避難走道
■防煙樓梯間
4)物流建筑的防火分區(qū)
V 以分揀、加工等作業(yè)為主的作業(yè)型物流建筑
V 以倉儲為主的倉儲型物流建筑
V 難以區(qū)分主要功能的綜合型物流建筑
9、住宅建筑
1)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筑
2)與其他功能合建的住宅建筑
3)住宅建筑中的剪刀樓梯設置
4)住宅建筑的避難層和避難間設置
5)住宅建筑中滅火設施的設置
6)住宅建筑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設置
1)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筑
■居住部分與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之間防火分隔
■住宅部分和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獨立設置
■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中每個分隔單元之間的防火分隔
■每個分隔單元內(nèi)的安全疏散距離
獨立的小型商業(yè)建筑的防火設計
2)與其他功能合建的住宅建筑
①住宅部分與非住宅部分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和1.5h的樓板完全分隔;當為高層建筑時,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不燃性樓板完全分隔
②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的防火措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2.5條的規(guī)定
③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
④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區(qū)和室內(nèi)消防設施配置及其其他防火設計
3)住宅建筑中的剪刀樓梯設置
?設置條件:任一戶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
?設置要求:
V應采用防煙樓梯間
V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h的防火隔墻
V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時,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m2
V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m2,短邊不應小于2.4m
V兩個樓梯間的加壓送風系統(tǒng)不宜合用;合用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4)住宅建筑的避難層和避難間設置
避難層
?設置條件:建筑高度大于100m
?設置要求:與公共建筑有關避難層的要求相同
避難間
?設置條件:建筑高度大于54m
?設置要求:
V每戶設置1間
V靠外墻,并具有可開啟的外窗
V內(nèi)外墻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h
V門和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h,門應具有防煙性能
5)住宅建筑中防煙樓梯間前室的面積
?當采用陽臺或凹廊時,面積可適當減小
6)住宅建筑中滅火設施的設置
?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
?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應配置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
?高層住宅建筑的戶內(nèi)宜配置輕便消防水龍
?高層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應設置滅火器
7)住宅建筑中火災報警系統(tǒng)的設置
?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建筑高度大于54m、但不大于100m的時,其公共部位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套內(nèi)宜設置火災探測器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時,其公共部位宜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當設置需聯(lián)動控制的消防設施時,公共部位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高層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應設置具有語音功能的火災聲警報裝置或應急廣播
10、修改和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災豎向或水平蔓延的相關要求等
1)調(diào)整了防火墻,明確了防火隔墻
2)完善了防火門的設置要求
3)補充了防火卷簾的設置要求
4)完善了中庭的防火分隔要求
5)統(tǒng)一和調(diào)整了建筑豎向和水平蔓延的其他防火分隔要求
1)調(diào)整了防火墻,明確了防火隔墻
①刪除了原規(guī)范規(guī)定的輕質(zhì)防火墻
②明確了防火隔墻,并調(diào)整和統(tǒng)一了不同部位的防火隔墻的耐火極限要求
2)完善了防火門的設置要求
?設置防火門的部位
?不同部位對防火門的耐火性能要求
?防火門的設置要求
?防火門的耐火性能測試標準—防火門 GB 12955-2008
?防火門的安裝與驗收—防火卷簾、防火門、防火窗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GB 50877-2014
3)補充了防火卷簾的設置要求
V設置防火卷簾的部位
V不同部位對防火卷簾的耐火性能要求
V防火卷簾的設置要求
V防火卷簾的耐火性能測試標準—門和卷簾耐火試驗方法GB 7633-2008,防火卷簾 GB 14102-2005
V防火卷簾的安裝與驗收—防火卷簾、防火門、防火窗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GB 50877-2014
4)完善了中庭的防火分隔要求
①與周圍連通空間應進行防火分隔
②高層建筑內(nèi)的中庭回廊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③中庭應設置排煙設施
④中庭內(nèi)不應布置可燃物
5)建筑的豎向防火分隔
§ 建筑間的變形縫防火處理
§ 管道等穿越樓板的防火
§ 電梯層門
§ 建筑外墻設置的廣告牌等
6)建筑的水平防火分隔
§ 管道等穿越防火墻、防火隔墻的防火
§ 建筑屋頂上的開口防火
§ 連接兩座建筑物的天橋或連廊 |